《传染病学》是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之一,所占分值比较小,需重点掌握一些常见考点,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医学考试在线的小编特别准备了有关中西医传染病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点】
1、流行性乙型脑炎亦称日本脑炎,简称乙脑,是经蚊虫传播乙型脑炎病毒而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2、主要症状和体征
症状: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等表现。重症患者有昏迷、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和呼吸衰竭等。
体征:有脑膜刺激征、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强直性瘫痪和阳性病反射等。
3、主要传染源:猪
长期储存宿主:蝙蝠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发病人群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为高。
4、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万~2万/mm3,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其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2)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个别可高达1000/mm3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
3)病毒分离 病程1周内死亡病例脑组织中可分离到乙脑病毒,也可用免疫荧光(IFT)在脑组织中找到病毒抗原。从脑脊液或血清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5、临床表现
1)轻型:发热在39℃以下,神志清楚,无抽搐,有轻度的脑膜刺激征。
2)中型(普通型):发热在39——40℃,嗜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
3)重型:发热在40℃以上,昏迷,反复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及明显的颅内高压表现,病程多在2周以上。
4)极重型(暴发型):起病急骤,体温在40℃以上,常反复或持续抽搐,深昏迷,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脑水肿、脑疝等,常在极期死亡,经及时抢救而幸存者多有严重后遗症。
6、血清学检查
1)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出现较晚,一般只用于回顾性诊断和当年隐性感染者的调查。
2)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但方法复杂,抗体可持续10多年,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3)血凝抑制试验:抗体产生早,敏感性高、持续久,但特异性较差,有时出现假阳性。可用于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特异性IgM抗体在感染后4天即可出现,2~3周内达高峰,血或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在3周内阳性率达70%~90%,可作早期诊断,与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测定,符合率可达95%.
5)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价值。
6)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应用乙脑单克隆抗体致敏羊血球的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阳性率为83%,方法简便、快速,已有试剂盒商品供应,无需特殊设备。
7、诊断
乙脑潜伏期为4——21日,一般为10——14日。流行性乙型脑炎典型的临床经过分四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头痛是乙脑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三大严重症状。
呼吸衰竭为乙脑最严重的表现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多见于深度昏迷的患者。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以脑实质病变,尤其以延脑呼吸中枢病变为主要原因。
乙脑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多在病程的4——10日出现,多为脑实质损害的表现。
8、治疗
脑水肿所致者以脱水降低颅内压为主,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
9、预防
以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预防乙脑的关键。
20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我们不是招生最多的,但我们是合格率最高的!医考热线电话:400-6286615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2019执业医师售后服务:310060480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