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是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科目之一,所占分值比较小,需重点掌握一些常见考点,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医学考试在线的小编特别准备了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①患者;②隐性感染者;③病原携带者;④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①消化道;②呼吸道;③虫媒传播;④接触传播;⑤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⑥土壤传播;⑦母婴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基本特征:
(1)病原体;(2)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3)传染性;(4)感染后免疫。
诊断:
1、症状:
(1)毒血症:由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如伤寒杆菌释放内毒素入血。
(2)菌(病毒、螺旋体)血症:由不在血液中繁殖的病原体进入血液引起,许多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以出现。
(3)败血症:由病原体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所致,如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后病原体到达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迁徙性化脓病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副伤寒丙等感染。
2、发热的分型:以口腔温度为标准,根据发热程度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7.9℃)、中度发热(38℃——38.9℃)、高热(39℃——40.9℃)和超高热(41℃及以上)。
3、传染病的流行性:
(1)散发: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
(2)流行: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
(3)大流行:某传染病流行范围广,甚至超过国界或洲界。
(4)暴发:某种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
4、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有些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此为再燃。
5、病原体的直接检出或分离培养是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
6、甲类传染病属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霍乱和鼠疫。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等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
【注意】
复发与再燃: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有些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此为再燃。可见于伤寒。
20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我们不是招生最多的,但我们是合格率最高的!医考热线电话:400-6286615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或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2019执业医师售后服务:310060480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