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望诊之望面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

2016-02-18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吴老师

医学考试在线小编整理了以下有关望诊之望面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的内容,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

面色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一般判断如下:

常色和病色

1.常色

  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谓之常色。特征是明润,含蓄。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主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肤色,属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谓之客色。

2.病色

  疾病反映在色泽上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 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这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这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

五色主病
1.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2.白色

  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淡白无华伴唇甲舌色淡:气血不足;白光白:阳虚、水泛;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大失血。
3.黄色

  主脾虚、湿证。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黄胖:脾虚湿盛;黄疸:阳黄——湿热蕴蒸;阴黄:寒湿内阻。
4.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青黑或淡青:阴寒内盛、痛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为心阳不振,血脉瘀阻;面色青黄:肝郁脾虚;小儿发烧,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黑而暗淡:肾阳虚;黑而干焦:肾阴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以上是医学考试在线小编总结的望诊之望面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的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友能够有帮助。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