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168-0561(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藏象学说

2023-09-15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赵老师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复习-藏象学说小编精心整理,如下: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所谓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心

  心居于胸腔,膈之上。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君主之官”。其生理功能如下:

  一、主血脉

  包括主脉和主血两个方面。脉,即血脉,又称经脉,为血之府,即血液的居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川流不息,循环无端,发挥其濡养作用。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脏的正常搏动,中医理论认为是依赖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中正常运行,而见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血液本身的充盈;如血液衰少,脉络空虚,同样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心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造成血流不畅,而见面色苍白,脉细弱无力,甚则发生气滞血淤,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刺痛等。

  二、主神志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面色、眼神、言语等。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但藏象学说中则将其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古人之所以将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如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现象。

  三、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的情志变化,是由五脏所化生的,故把喜、怒、忧、思、恐称为五志,分属五脏。喜,是属于良性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喜极过度,又会使心神受伤。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悲伤。也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2、在液为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通过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由于汗液为津液所化生,中医讲血与津液是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血脉,心合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归属于心,由心脏来支配。华,是光彩之义。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由于头面部的血管极为丰富,十二经脉之气血皆上行于头面,故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

  4、在窍为舌。在窍,即开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的外在表现,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生理功能是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是否正常,均有赖于心的生理功能,如心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强语蹇等。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运行和判断心的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小;心火上炎则舌红,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舌强、言语错乱等。

  在藏象学说中,心的生理功能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的完整的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就是对心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肝

  一、肝藏血 是指肝有贮存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贮存血液是指肝可以将一定的血贮存于肝内,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时所需,故有“血之存库”之称。调节血量,是指肝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当机体活动剧烈,情结激动时,肝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之所需;当人体处于安静时,机体外周的血液需求量减少,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

  肝藏血的另一含义是收摄血液,防止出血。肝藏血功能失职,易导致各种出血。其原因有二:1、肝气虚弱,收摄无力。2、肝火旺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二、肝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散。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这一切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性,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功能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对气机(指气体的升降出入的活动)的影响: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体的升降出入活动正常,血和津液的运行也通畅,各脏腑功能正常。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行郁滞,则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称“肝气郁结”;若气行郁滞导致血行郁积,则可形成血瘀,出现胸胁刺痛等。

  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影响脾胃功能时,会出现腹痛腹泻、暖气、恶心呕吐等。

  3、对情志的影响:情志活动主要是心神的生理功能,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反过来会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肝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实际上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的派生。肝失疏泄,则表现为郁郁寡欢,情志抑郁。在人的情志活动中,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是怒。怒导致气郁,使肝失疏泄,除了肝气郁结外,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肝气犯胃,出现胃肠道病变。

  4、对胆的影响:胆位于肝的短叶之间,与肝相边。胆囊内贮胆汁,胆汁注于小肠中,帮助小肠消化吸收。中医认为胆汁来源于肝,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胆汁排泄通畅,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胆汁量少,排泄不畅,易出现胁下胀痛、口苦,甚至出现黄疸等。

        以上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尽在博傲教育。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20年专注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