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精选知识点:弥漫性外耳道炎治疗

2015-10-28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魅蓝骑士

 2015年中医助理医师精选知识点:弥漫性外耳道炎治疗

  1.风热邪毒外侵

  主证耳部灼热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壳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检查见耳道弥漫性红肿,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

  全身证见恶风发热,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犯耳窍,伤及肌肤,阻滞经脉,气血凝聚,故耳道皮肤红赤肿胀;耳部经脉,多连头部,故耳部疼痛,张口、咀嚼或牵扯耳壳时疼痛加剧。

  治疗

  (1)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选用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亦可选用金银花藤、野菊花、苦地胆、羊蹄草各30g,水煎服,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外治:

  ①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耳部,以清热毒,行气血,消疖肿。

  ②用黄连膏、紫金锭涂敷。

  ③对耳前后肿大之痰核,可用金黄膏,或紫金锭外敷。

  ④疖肿已成脓者,可切开排脓,或用针挑破脓头,放出脓血后敷黄连膏。

  (3)针刺疗法:

  肿胀疼痛时,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疏通经脉,泄热止痛。

  2.肝胆湿热上蒸

  主证耳部疼痛较剧,痛引腮脑,耳前或耳后痰核肿大疼痛,如肿塞耳道,可出现暂时听力减退。检查耳道见漫肿红赤为甚,兼见黄粘渗液。

  全身可有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胆湿热上结耳道,熏灼肌肤,故弥漫性肿胀为甚,疼痛较剧。肿甚堵塞耳窍,故有暂时听力减退,耳部脉络多连头面,故痛连腮部头部。若邪毒阻滞脉络,则耳前后痰核肿大疼痛;若热腐肌肉,则化脓;肝胆郁热,故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腻等;脉弦数也是肝热之象。

  治疗

  (1)内治:宜清泻肝胆,利湿消肿,选用银花解毒汤,方中金银花、地丁、连翘、川连清热解毒消肿,夏枯草、丹皮清肝泻热,赤茯苓利水渗湿消肿。肝胆湿热较盛可用龙胆泻肝汤,脓已成未破者加皂角刺、炙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饮,亦可服用牛黄解毒丸。

  (2)外治:参考“风热邪毒外侵”型。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