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2017年中医考研的考生整理了 十四经主治穴位小结(上),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1肺经穴位主治小结
共性:
■1、局部及邻近部位病症
■2、调肺气治疗呼吸系统病症:咳嗽,气喘,胸闷;咽喉疼痛
■3、经脉循行所过体表病症。
区别:
1、各穴治疗呼吸系统病症又各有偏重:
■中府: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的交会穴。治疗局部病为主。
■尺泽:合水穴,本经经气盛汇之处。本经子穴,实则泻其子。所以泻肺力强, 为泻肺的首选穴。
■孔最:郄穴,主治咳血。
■列缺: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好。
■太渊:输土穴,原穴。补益肺脾,又可泻肺实。主治肺脾两虚之咳嗽痰多,少气不足以息。
■鱼际:荥火穴,治疗哮喘咽干效好。清热利咽作用好。
■少商:井木穴,咽喉肿痛,放血疗法效好。
2、各穴治疗的其它疾病
■尺泽:合水穴。合主逆气而泻。又治急性胃肠炎,腹痛,吐泻。
■孔最:孔窍病,又治痔疮。
■列缺:络穴,又治疗头项病。八脉交会穴----任脉:治疗遗尿、癃闭等
■太渊:脉会。又治疗脉管病。
■少商:井木穴。又可用于急救。
2心包经穴位——主治小结
共症:
心、胸、胃、神志病。 内关穴常用,又治疗肺疾。配公孙
各穴特点:
■曲泽:合水穴
■郗门:郄穴,血证:呕血,咳血
■间使:经金穴,疟疾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治疗心血管病的要穴
■大陵:输穴,原穴,神志病多用
■劳宫:荥火穴 口臭,口疮;急救;鹅掌风,掌中热。
■中冲:井木穴 急救
3手少阴心经穴位——主治小结
■1、心神志病:心痛、心悸、气短,失眠,癫狂痫证
■2、经脉循行部位 其他病症
各穴特点:
■极泉、少海——瘰疬
■通里——暴喑,舌强不语;遗尿
■阴郄——骨蒸盗汗,吐血,衄血;失语
■神门——神志病的常用穴,治疗一切神志病。治疗失眠最好
■少府——阴痒,阴挺,阴痛。
■少冲——急救:热病,中风昏迷。
针刺注意事项
■极泉:避开动脉刺。
4手阳明大肠经——小结
1、头面五官病:这是大肠经穴主治的共症
■ 合谷治疗面部一切疾病
■ 鼻病:迎香、合谷
■ 咽喉痛:商阳、合谷
■ 臂臑:眼病
2、肩臂痛: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臑多用
3、肠胃病:合谷、曲池是治疗胃肠病的主要配穴
■ 手三里——胃病
■ 上廉——大肠病
■ 下廉——小肠病
4、皮肤病:曲池治一切皮肤病。
5、热病:曲池:一切热病
■ 合谷:发热恶寒
■ 商阳:热病昏迷
其它:
■商阳:急救
■二、三间:嗜睡。
■合谷:妇科病,配三阴交。多汗、少汗:配复溜
■针麻:合谷、扶突。(头颈、胸部手术)
■偏历:水肿,配水分、阴陵泉
■曲池:高血压
■呃逆:扶突
■迎香:胆道蛔虫症。
针刺注意事项
■合谷:孕妇慎刺;防血肿。
■巨骨:不可直刺过深,以防刺破肺脏。
■天鼎、扶突针刺时,避开血管,注意针 刺角度和深度。
5手少阳三焦经小结
共同点:头侧耳目咽喉病,手部病变
■各穴特点:
■关冲:井金穴。口苦舌干,急救
■液门:荥水穴 手臂肿或痛(透中渚)
■中渚:止痛效穴 耳鸣、耳聋效穴 热病,消渴,疟疾。
■阳池:原穴,消渴、疟疾;踝关节扭伤
前臂部5穴
共同点
■1耳聋耳鸣
■2、上肢痹痛
前臂部各穴特点: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 全身退热要穴 胸胁痛。(透内关)
■支沟:经火穴,治疗胁痛、便秘的特效穴
■会宗:郄穴,又治痫证
■三阳络:又治暴瘖、牙痛 近人三阳络透郄门用于胸部手术针麻用穴
■四渎:偏头痛效穴
上臂5穴:
治疗肩上肢痿痹、疼痛局部病症为主,肩髎穴多用
■各穴特点:
■天井:合土穴
耳聋,偏头痛
癫痫,瘰疬
■天髎:还可治疗颈项痛
■翳风: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 腮腺炎。
角孙:腮腺炎效穴
■面部3穴,
治疗局部病,耳门、丝竹空多用
■耳门:耳病;齿痛
■丝竹空:眼病,偏头痛
6小肠经主治—小结
共性:
■1、头、项、耳、目*
■2、热病、癫狂痫症*
■3、经脉循行部位的*肩、臂、手部病症。
区别:
■少泽——乳痈,乳汁少。
■腕骨——黄疸胁痛,消渴。
■后溪——荨麻疹:放血
■养老、后溪——急性腰扭伤
■支正——怔忡心悸
■小海——瘰疬
■肩胛部7穴:
■肩胛、背、臂部的疼痛拘急
颈部2穴
■局部病症
■1、咽喉肿痛、梅核气、暴喑不语
■2、耳鸣、耳聋
■3、头项强痛
■头面2穴
颧髎:面部病、齿痛
听宫:耳病
7脾经穴位——主治小结
足部穴
■共同点:脾胃病
■各穴特点:
隐白:止血效好,尤其是月经过多。
大都:荥火穴,清脾热
太白:原输穴,补脾益气,治疗脾虚证多用
公孙:通冲脉,和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患。
商丘——经金穴
膝以下穴位
■共同点:
1、消化系统病
2、泌尿生殖系统病
3、膝、腿、踝痛痹等
■各穴特点:
三阴交—足三阴交会穴。
血证、妇科病要穴;养血活血止血。
还用于皮肤病、神志病、针麻。
地机——郄穴,止胃痛,痛经好;月经不调也常用。
阴陵泉——合穴。祛湿要穴,治疗一切湿证。膝关节痛
■胸腹部穴位
腹部穴位:主治肠病。大横多用
胸部穴位:主治胸肺疾患
大包:脾之大络。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胸胁痛,气喘。
■刺灸注意事项
胸部穴位:深部为心肺,不宜深刺。
腹部穴位:深部为肠,针刺达到一定深度时,少提插,以防引起事故。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