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综合 > 考试动态

考研中内总结(气血津液篇)

2016-12-06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段老师

   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2017年中医考研的考生整理了考研中内总结(气血津液篇),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郁证

  沿革:《医学正传》首次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临证指南医案》“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病机: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治则: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根据兼证加以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

  脏躁:多见于青中年女性,间歇发作,不发时可如常人,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左金丸(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以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滋水清肝饮(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以养阴清火)(阴虚火旺之郁证)】

  (3)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五磨饮子(表现喘促气逆者,以开郁散结,理气降逆)】

  (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交泰丸(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精,以交通心肾)】

  自汗盗汗

  病因病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邪热郁蒸均可导致自汗,阴虚火旺一般导致盗汗。

  汗由津液化生而成。

  (1) 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甘麦大枣汤(半身或局部出汗,以甘润缓急)】

  (2)心血不足证——养血补心——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麦味地黄丸(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潮热,脉数等不显著,以补益肺肾,滋阴清热)】

  (4)邪热郁蒸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四妙丸(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状不显著,以清热除湿)】

  补充:【八仙长寿丸(肾阴亏之盗汗证,以滋补肺肾)】

  痰饮

  沿革:《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 《仁斋直指方》首先将痰与饮的概念作区分

  病因病机:外感寒湿、饮食不当或劳欲所伤,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津液停积为患。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阳虚阴盛。 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一)痰饮

  (1)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二)悬饮

  (1)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肺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三)溢饮

  (1)表寒里饮证——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表寒之象已不著者)】

  (四)支饮

  (1)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无寒热、身痛等表证,见动则喘甚,易汗,为肺气已虚)】

  【葶苈大枣泻肺汤】(饮多寒少,外无表证,喘咳痰稀或不得息,胸满气逆,以泻肺逐饮)】

  【木防己汤(邪实正虚,饮郁化热,喘满胸闷,心下痞坚,烦渴,面色黧黑,苔黄而腻,脉沉紧,或经吐下而不愈者,以行气散结,补虚清热)】

  【麦门冬汤(痰饮久郁化热,伤及阴津,咳喘咳痰稠厚,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滑数,以养阴生津,清化痰热)】

  (2)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五苓散(脐下悸,吐涎沫,头目昏眩,是饮邪上逆,虚中夹实,以化气行水)】

  肥胖

  (1)胃热滞脾证——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小承气汤合保和丸

  【更衣丸(肝火致便秘)】

  【龙胆泻肝汤(湿热郁于肝胆)】

  【防风通圣散(风火积滞壅积肠胃,表里俱实)】

  【枳实导滞丸或木香槟榔丸(食积化热,形成湿热,内阻肠胃,而致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沉有力)】

  (2)痰湿内盛证——燥湿化痰,理气消痞——导痰汤

  (3)脾虚不运证——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

  【五皮饮(脾虚水停,肢体肿胀明显者)】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利水化饮——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

  【五苓散(水湿内停明显,症见尿少浮肿)】

  .消渴:

  沿革‘消渴’病名始见于《素问 奇病论》。《金匮要略》立有专篇。将消渴明确分类为三消的始于《证治准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消渴责于肺、胃、肾三脏。消渴三多一少分类特征: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尿多为下消;消瘦为后期。

  治疗原则: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语·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证治分类:上消--消渴方加减—-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中消:

  1.胃热炽盛证--玉女煎加减--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2.气阴亏虚证--七味白术散加减--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下消:

  1.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固肾。

  2.阴阳两虚证--金贵肾气丸--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内伤发热

  治疗原则: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治宜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输血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出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

  证治分类:

  1.阴虚发热证--清骨散加减--滋阴清热。

  2.血虚发热证--归脾汤加减--益气养血。

  3.气虚发热证--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4.阳虚发热证--金贵肾气丸加减--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5.气郁发热证--丹栀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解郁泄热。

  6.痰湿瘀热证--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燥湿化痰,清热和中。

  18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你手里或许有《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但是你想让此书编者帮你“指点江山”、告诉你一考的技巧吗?技巧热线:400-6286615,你想知道一考的秘籍,顺利进入名校吗?扫描下面的图片“微信二维码”或加“QQ群号”,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说不定有考试原题哦!    

中医综合问题讨论群:499292170            529942793  

博傲金题App免费下载,历年一网打尽!       扫一扫关注博傲中医综合傲视宝典微信公众号

(医学考试在线原创,转载必究)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