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2017年中医考研的考生整理了考研中医内科总结(肾病系),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淋证
沿革:‘淋证’始见于《内经》。《金匮要略》称之为‘淋秘’,归纳其病机为‘热在下焦’。《中藏经》(华佗)八种分类: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外台秘要》《千金要方》五种分类:石、气、膏、劳、热。《济生方》的五种分类:石、气、血、膏、劳。近代六种分类:热、石、血、气、膏、劳。
淋证三大特征——尿频;尿急;尿痛。
淋证、癃闭、尿血的鉴别要点:
淋证:小便总量正常 痛
癃闭:小便总量少或无 不痛
尿血:小便带血 不痛
病机: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
证治分类:
1.热淋——八正散加减——清热利湿通淋。
2.石淋——石韦散加减——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3.血淋——沉香散加减——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5.膏淋——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6.劳淋——无比山药丸加减——补脾益肾。
水肿
沿革:‘水肿’始见于《内经》,称为‘水’。分类‘风水’、‘石水’、‘涌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出自《素问 至真要大论》 “开鬼门,洁净腑。”——指水肿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提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的水肿分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金匮要略》
水肿病机要点——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阴水、阳水辨证要点: 阴水:缓、虚、内伤。由下而上;按之如泥;兼: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脾、肾。阳水:急、实、外邪。由上而下;皮肤光亮;兼:实热证。 肺、脾。
水肿与鼓胀鉴别要点:水肿:眼睑、下肢先肿。无腹胀及腹部血管异常。 肺、脾、肾。
鼓胀:腹部肿大,四肢不肿。可有脐周静脉怒张。肝、脾、肾。
水肿三大治则:上下分治:腰以上发汗。腰以下利小便。阴阳异治:阴水扶正、温脾肾。阳水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活血化瘀:“血不利则为水”。
阳水
·风水相博——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癃闭
沿革:‘癃闭’始见于《内经》 ‘导尿术’记载——见于孙思邈《千金要方》。
证治分类:
1.膀胱湿热证——八正散加减——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2.肺热壅盛证——清肺饮加减——倾泄肺热,通利水道。
3.肝郁气滞证——沉香散加减——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4.浊瘀阻塞证——代抵当丸加减——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5.脾气不生证——补中益气汤和春泽汤加减——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6.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加减——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阳痿
证治分类
1.命门火衰证——赞育丸加减——温肾壮阳。
2.心脾亏虚证——归脾汤加减——补益心脾。
3.肝郁不舒——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
4.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加减——益肾凝神。
5.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利湿热。
遗精:
证治分类:
1.君相火旺证——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清心泄肝。
2.湿热下注证——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清热利湿。
3.劳伤心脾证——妙香散加减——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4.肾气不固证——金锁固精丸加减——补肾固精。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