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168-0561(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综合 > 复习指导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二)

2021-10-28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陈老师

        中医综合主要考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的内容。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博傲教育小编专门整理了“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二)”如下:

考点四:实喘与虚喘,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的鉴别诊断 

1.实喘与虚喘的鉴别诊断

        (1)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

        (2)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2.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的鉴别诊断

        (1)咳嗽: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有喘促。

        (2)肺胀:兼有咳嗽咳痰,但有久患咳、喘、哮等病史,病程长,缠绵难愈,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除喘咳上气外,常伴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甚则见唇甲发绀,心悸,水肿,昏迷,喘脱等危重证候。

        (3)喘证: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随疾病的治愈不再复发。从三者关系看,哮证与喘证病久不愈,可发展为肺胀,肺胀又可见哮、喘之证,肺胀因外感诱发,病情加重时可表现为痰饮病中的“支饮”证。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一般掌握即可,注意疾病之间的鉴别。

考点五: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的疾病转化,咳嗽与喘证的疾病转化

        1.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的疾病转化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内停,每因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加重,久病肺虚,如内伤久咳,支饮,哮喘,肺痨等肺系慢性疾病,迁延失治,痰浊内停,气还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本病的发病基础。

        2.咳嗽与喘证的疾病转化咳嗽反复发作,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短气喘促,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为喘,若肾阳衰弱,水无所主,凌心射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而致喘,则属虚中夹实之候。

考点点拨

        此考点应重点掌握疾病的相互转化。 

考点六:喘证的临证备要 

        1.注意寒热的转化互见。

        2.掌握虚实的错杂本病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每见邪气尚实而正气已虚,表现肺实肾虚的“下虚上实”证。因痰浊壅肺,见咳嗽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肾虚于下,见腰酸,下肢欠温,脉沉细或兼滑。治疗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以苏子降气汤为代表方,并根据上盛下虚的主次分别处理,上盛为主加用杏仁,白芥子、莱菔子,下虚为主加用补骨脂、胡桃肉、紫石英。另外可因阳虚饮停,上凌心肺,泛溢肌肤,而见喘咳心悸,胸闷,咳痰清稀,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治当温肾益气行水,用真武汤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等。若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致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脉结代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等。

        3.虚喘尤重治肾,扶正当辨阴阳虚喘有补肺、补肾及健脾、养心的不同治法,每多相关,应结合应用,但肾为气之根,故必须重视治肾,纳气归原,使根本得固。

        4.对于喘脱的危重证候,尤当密切观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为2017年新增考点,此考点一般了解即可。

        以上就是“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二)”详情,希望对中医考研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医学考试在线中医综合频道!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20年专注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