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综的内容好多,常常觉得很崩溃,尤其十一月十二月时,觉得看了这么多遍,时看时新,总像没看过一样,其实你不会白看的,这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渐渐看懂了,这是需要下苦功夫的。医学考试在线小编对大家说,非常重要,考前一定要把做错的再看一遍,每年都有重复的。
中基、中诊重题率相对较高,中药、方剂、中内重题率就低了,因为这几科内容很多,命题点很多,但大致方向是一致的。比如方剂喜欢考功用,今天考这个方子的,明天就考那个方子的。做就是要从中把握命题规律。
当然了,全部掌握不代表万事大吉,每年都有新题,上面也说过,只能保证60%的分数。但是熟练掌握的,很容易就能把握命题方向,真要看起课本来也能抓住重点。事实上,真有决心和毅力将熟练掌握的,通常复习的都比较好。
具体每科的复习经验
至于每一科具体而言如何复习,我的建议是:先抓重点,再看其余。中医综合一共考六本书: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小编先为你介绍如何复习中基,中诊及中药
(一)中基
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做很重要。基本上每年都有很高的重题率。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上都有。这科我没啥好的经验,所以就不多说了。
(二)中诊
知识点太杂,重点在舌诊、脉诊.舌诊、脉诊是最好默写出来的,望诊也杂,十一二月时基本上每天都要看。舌诊、脉诊每年必考。这两部分必须看熟。
脉诊——每种脉的脉象、主病,以及浮脉类有哪些,沉脉类有哪些等等,都要记清楚.但是死记硬背容易忘。不好理解的需要借助前面的讲解。比如促、结、代脉。这个表格背过了就有底了,再看其他的。主要有:1、脉象的胃、神、根各自的含义,就一句话,很容易记住。2、《脉经》《难经》《景岳全书》《医宗金鉴》中寸关尺各自代表什么。3、相兼脉主病。4、各种真脏脉,这个虽然临床上n多年都碰不上但是考研特别喜欢考。十怪脉、七绝脉,各自的脉形、意义。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可以看的解析,一般的书上都有。
舌诊——这部分是看起来最晕的,没别的办法就是要好好看。看的时候最好抄下来,左边是舌象,右边是意义,要抄的很细,比如淡白舌,不仅要抄书上的临床意义一条。下面的淡白光莹、淡白湿润等,也都要各列一条。然后就是看着左边想右边,看着右边想左边,直到看熟为止。
(三)中药
你可能已经看了N遍了,最后30多天,你没有必要每天花很长的时间去背诵,你可以在每天中午休息的时间,晚上睡之前等一些闲散时间背1—2章的中药就可以了,不过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每味考纲上规定的药的功效一条背过,滚瓜烂熟。
二,背药性。这个个人情况不同,量力而为。要说明的是药性这东西每年最多一道题,而且常常是有中医基础的人都能做对的,所以在药性上花的时间要慎重。四气的话喜欢考特殊的,比如川楝子在大队辛温行气中唯独属寒。归经的话似乎(只是似乎哈)喜欢考理气药。另外也喜欢考这样的:某一大类药有特殊的归经。比如补血药多归心肝经。
三,背应用。
应用的内容非常庞杂,看起来无从下手。但仔细看看命题,其实他的命题点有规律可循。特殊话语。比如,“之要药”“不论寒热皆可配用”“善于”,以及一些特殊评价,如“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这些通常都是一味药区别于大队同类药的特殊之处,相当于它们的个性,要十分注意。
四,背用法用量。
用量的话喜欢考贵重药、有毒药、芳香药、动物药等,总之是非常规药量的用药。我看的时候就是把这些药都标出来,然后抄下来背。抄下的大约占需要背的药(考纲上规定要背用法用量的)三分之一。背的时候也不用死记硬背,背过在哪个区间就行了,比如麝香是0.03-0.1g,那就是在0.01-0.1之间。蟾酥在0.015-0.03g,也是这个区间,但比麝香还少。一般考试就考个大概,在哪个数量级上。
五,煎服方法哪些是重点也很清楚,使用注意也不必多说。
六,鉴别用药。如果前面的功效应用都背好了,这个就不难,看一遍就够了。
关于中医综合的复习上篇就说这么多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18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你手里或许有《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但是你想让此书编者帮你“指点江山”、告诉你一考的技巧吗?技巧热线:400-6286615,你想知道一考的秘籍,顺利进入名校吗?扫描下面的图片“微信二维码”或加“QQ群号”,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说不定有考试原题哦!
QQ群:499292170 529942793 (医学考试在线原创,转载必究)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