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执业护士 > 复习指导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精讲:血液一般检查

2017-07-24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段老师

  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了帮助即将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搜集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测定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考值。

  其临床意义如下: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①生理性减少见于妊娠中、后期孕妇,部分老年人。

  ②病理性减少可由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或红细胞丢失、破坏过多等原因引起。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连续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绝对性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各种生理、病理原因引起的缺氧,如胎儿、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活动、严重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为:

  白细胞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杆状核0.0l~0.05,分叶核0.5~0.7。

  (2)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3)嗜碱性粒细胞0~0.01。

  (4)淋巴细胞0.3~0.4。

  (5)单核细胞0.03~0.08。

  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①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的孕妇、剧烈运动或劳动后。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菌感染,如肺炎球菌性肺炎、败血症等,也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和急性中毒等。

  ②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某些病毒感染如麻疹,应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放射线损害以及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③中性粒细胞的核变化: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核右移常见于造血物质不足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也可出现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排异反应前期。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例。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较少见,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结核病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结缔组织疾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以上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资料,祝大家考试顺利!

  我们能提前预知分数线,当然知道考什么!课程咨询热线:400-6286615

  我们连续五年精准预测了护士考试分数线和考试大纲,扫描下面的“boaohuli”微信二维码或加QQ群号:516874108、316414596。即可提前获取各种最近护考信息:                                                                              

扫一扫关注博傲护理二维码        金题App免费下载,注册时填写邀请码851[海量试题][历年试题]等着你!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