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 628 6615(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中医四诊中医护理

2016-01-15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医学考试在线

  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中医四诊中医护理:医学考试在线搜集整理中西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四诊中医护理相关辅导内容如下,请准备参加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生及时查看。

  中医四诊中医护理:

  望诊:

  基本内容包括:全身望诊(望神、色、形体、姿态);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舌诊(望舌体、舌苔);望排泄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望小儿指纹。望诊可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

  闻诊:

  (1)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种内容。

  (2)闻声音:主要是用耳听取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腹鸣等声音。

  (3)嗅气味:主要是用鼻嗅呼吸、口腔、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气味。

  问诊:

  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1)问寒热的临床意义: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1)恶寒发热: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2)但寒不热: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新病恶寒,为里实寒证;久病畏寒,为里虚寒证。

  3)但热不寒: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

  壮热:病人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属实热证。

  潮热:发热如潮汐有定时,分为胃肠燥热内结所致的日晡潮热及温病热入营分、灼伤营阴的午后及夜间潮热。

  微热:发热不高,不超过38℃,多见于阴虚或气虚发热。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特征,可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2)问汗的临床意义:通过询问了解病人汗出的异常情况,对诊察病邪的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有重要意义。

  (3)问二便的临床意义

  大便:健康人每日一次,成形不燥,排便通畅,多呈黄色,无脓血、黏液、未消化食物。

  小便:健康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总尿量约为1000~1800ml.

  (4)问饮食的临床意义:通过询问饮食口味情况,可以了解体内津液的盈亏及输布是否正常、脾胃及有关脏腑功能的盛衰。

  切诊:

  切诊就是医者用手触摸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了解疾病。切诊包括切脉和切其他部位,以切脉为主。

  切脉(或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是医者用手按寸口(寸口是指桡动脉的腕后搏动部位)而得动脉应指的形象,来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以及正邪盛衰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脉分为三部:寸、关、尺。

  医学考试在线会及时更新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最新相关信息,请广大考生及时关注!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400-628-6615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医考培训
高端品牌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