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咨询热线:400-168-0561(免长途费)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系统辨证脉学与传统脉学的区别在哪里?

2024-05-06 来源: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 发布者:赵老师

        中医脉学起源于两千五百年以前,有关脉学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八十一难经》。

         在这两部经典著作中,有关脉学的论述颇多,当中包括了运用脉诊来诊断疾病的性质、轻重及预后,并能够根据脉象的异常变化来区别和五脏六腑的病变。

        同时,在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中记载了许多脉诊的方法及部位,包括了三部九候,人迎脉口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史记》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对脉学的贡献很大,可惜无专书流传后世。

        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传世的第一部脉学专著,他整理了历代名医的脉法精华,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实践心得,将脉学的种类分析归纳为24种,书中确立了诊脉独取寸口,即寸、关、尺三个诊脉部位,为中医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各篇章标题均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为篇首,说明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是以脉诊作为主要依据的。

        此外,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清代的周学海,在脉学方面也有所创新。

        尤其是明代李时珍著有《濒湖脉学》,此书以歌括形式编写而成,文字通俗,易学易懂,便于记诵。

        总之,中医的脉学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及《难经》,发展于《脉经》,普及于《濒湖脉学》。

        随着中西医的汇通与时代的进步,系统辨证脉学利用科技研究脉象,突破了传统脉学的发展,除了可用于中医辨证论治,还可推测西医疾病,为患者提高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系统辨证脉学创始人齐向华教授自述在研究脉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传统脉学的不足,他在延续传统脉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并融入了科学、西医学、哲学等知识,创立了更贴近于现代的脉法即系统辨证脉学。

推荐课程

推荐图书

×
热线电话
400-168-0561
备考QQ群
医师群: 457349802
护士群: 398775807
护士群: 392484747
药师群: 375711639
备考微信群
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
20年专注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