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去极相,膜内电位由—90mV上升到+30mV)和下降支(复极相,恢复到接近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上升支超过0mV的净变正部分,称为超射。上升支持续时间很短,约0.5ms。
产生的条件:(1)细胞内外存在着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2)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产生的过程 细胞外的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 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跨膜离子移动和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 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故称Na+平衡电位。在去极化的过程中,Na+通道失活而关闭,K+通道被激活而开放,Na+内流停止,膜对K+ 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直至恢复到静息值,由+30mV降至—90mV,形成动作电位的 下降支(复极相)。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当膜复极化结束后,膜上的Na+—K+泵开始主动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 内,Na+—K+的转运是耦联进行的,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该现象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电位幅度。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 不再增大。二是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在细胞膜的某一处产生后,可沿着细胞膜进行传导,无论传导距离多远,其幅度和形状均不改变。②脉冲式传导:由于不应期 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脉冲式。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