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还有几天就开考了,一部分考生越是考试临近越不知道怎么复习,为此,医学考试在线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冲刺:血吸虫复习要点”指导大家复习。
血吸虫复习要点:
一、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雌虫在肠壁粘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
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孵化出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螺体内发育,经过母胞蚴和子胞蚴2代发育繁殖,后有尾蚴不断地逸出。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很快从皮肤或粘膜侵入。
侵入人体的童虫随血流经肺而到达肝,在肝内发育为成虫,雌雄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的末梢血管内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二、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地形、地貌、钉螺生态不同流行特点。
(二)传染源
日本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保虫宿主。
(三)传播途径
造成传播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即带虫卵的粪便排入疫水中;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畜接触疫水。钉螺感染的阳性率以秋季为高。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
三、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呈多样化。根据病期早晚、感染轻重、虫卵沉积部位以及人体免疫反应而不同。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以及异位损害。
(一)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手夏秋季
1.以7—8月为常见。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患者常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如打湖草、捕鱼、摸蟹、游泳等,常为初次重度感染。
2.约半数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疹.2—3日内自行消退。从尾蚴侵入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以1个月左右占大多数。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以发热、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
(二)慢性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
1.无症状患者:居多,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被发现。
2.有症状患者:以腹痛、腹泻为常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常有肝脾大。虫卵在肝脏血管中沉积,形成肉芽肿,堵塞血管,导致门脉高压,从而出现肝脾肿大。
(三)晚期血吸虫病
主要指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而言。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分为巨脾型、腹水型和侏儒型。
1.巨脾型最为常见,占晚期血吸虫病的绝大多数。
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显著丧失代偿的表现。
3.侏儒型:现在已很少见。儿童因反复重度感染使肝生长介素减少,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引起侏儒症。
四、诊断
(一)流行病史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应仔细追问。
(二)临床特点
具有急性或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皮炎、荨麻疹、腹痛、腹泻、肝脾大等
(三)实验室检查
结合寄生虫学与免疫学检査指标进行诊断。粪便检出活卵或孵出毛蚴即可确诊。免疫学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高,血液循环抗原检测阳性均提示体内有活的成虫寄生。其他血消免疫学检查阳性均表示患者已感染过血吸虫,但应注意假阳性与假阴性。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
五、治疗
1.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有氯喹、奎宁、青霉素、甲氟喹。这类药对红细胞内裂殖体有迅速杀灭作用。
2.主要作用于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目前只有磷酸伯氨喹,这种药物能杀灭肝细胞内疟原虫的裂殖体和“休眠子”,有病因预防和防止复发的作用,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以防止其传播。
3.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目前常用乙胺嘧啶。它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为较好的预防药物。
六、预防
1.防蚊。
2.预防性服药对高疟区与暴发流行区的人群和流行区的外来人员,可酌情选用:
(1)乙胺嘧啶
(2)氯喹
(3)甲氟喹
3.疫苗:尚在研究中。
以上就是医学考试在线小编关于“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冲刺:血吸虫复习要点”的整理,希望对大家最后阶段的备考有所帮助!医学考试在线在此衷心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一扫直接加QQ学习群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