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傲教育获得腾讯网教育领导品牌
首页 > 口腔执业医师 >

口腔执业医师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2019-06-24 来源: 浏览次数:805 发布者:向老师

  医学心理学是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须会涉及的学科,为了帮助口腔执业医师考生顺利复习医学心理学内容,博傲网校将心理学每个章节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下面要分享的是《医学心理学》第一章讲义——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是科学的研究人或动物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一)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学科归属: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充分反映了人的生物学特性、与社会学特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1、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美国恩格尔,1977)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起源于原始社会,相信“万物有灵”

  疾病观:神灵处罚、魔鬼作祟

  治疗观:祈祷神灵、驱鬼避魔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起源于朴素唯物论和整体观的哲学思想

  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强调心身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

  健康观:阴阳平衡

  疾病观:阴阳失衡,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

  治疗观:整体辨证施治、“心病心药医”

  c.生物医学模式

  以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

  心身观:二元论

  健康观:生理功能良好

  疾病观:微生物入侵(细菌、病毒)、外伤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生物病因

  治疗观:运用药物、手术等生物疗法,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机体组织修复即可恢复健康。

  特点:单一病因——单一方法

  方法机械化、绝对化、心身分离、人与环境分离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身观:心身统一、相互影响

  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完善

  疾病观:社会、心理、生物因素都影响人的健康和疾病

  治疗观:从社会、心理、生物三轴系统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二战后)①疾病谱的改变②社会心理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与病情变化有关③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④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增加

  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①整体观②心身统一观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2、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 增强心理健康和行为卫生

  3、临床工作需要:约1/3病人有心理行为问题

  4、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关系是现代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涉及很多心理学知识和方法。

  二、医学心理学研究对象

  1、患有身心疾病的患者

  2、健康受到潜在因素威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3、健康人

  三、医学心理学研究任务

  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

  3.如何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与养生保健的目的。

  4.病人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巧的运用。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 系统性 科学性 理论联系实际 发展性 伦理性

  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测验法 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神灵主义时期 自然哲学时期 科学心理学时期

  以上就是博傲网校关于“口腔执业医师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第一章讲义”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正在博傲网校口腔执业医师频道复习指导栏目更新,请持续关注。

  你想知道医考合格的秘籍吗?扫描微信二维码直接加QQ群,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或 最新考试资讯: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249310992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22494854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132893729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617669025
  乡村全科助理医师问题讨论群:556053451

   扫描立即做题  [海量试题][历年真题]等你练!  

       

805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