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博傲教育小编今天整理了“X线产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X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在实验室内研究阴极射线管放电现象时,发现用黑纸包着的照相底片感光了。根据上述现象,伦琴推测,一定是从阴极射线管发出一种新射线,并发现这种射线具有一定的特性,为此,他把这种未知射线起名为X线。1905年第一届国际放射学会大会把X线命名为伦琴射线。1901年伦琴因发现X线而获诺贝尔物理奖。
在伦琴的启示下,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钠盐的放射性,接着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二、X线的产生
(一)产生X线的必备条件
1.电子源 钨丝通过电流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即放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也称电子云。
2.高速电子流 灯丝放出的电子,要高速冲击阳极靶面,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间加以高电压,通过在两极间产生的强电势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
②为防止电子与空气分子冲击而减速和灯丝的氧化损坏,必须保持高真空度。
3.阳极靶面阳极靶面接受高速电子撞击,使高速电子所带的一部分动能转变为X线能;
因为阳极需要承受高速电子的冲击,所以靶物质(焦点面)一般都是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金属制成;
阳极有两个作用:接受高速电子的撞击,完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为满足上述条件,特制作了X线管。诊断和治疗用的X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特殊用途,如乳腺X线检查的X线管用钼制成。
(二)X线的产生原理
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真空条件下高千伏的电场产生的高速电子流与靶物质的原子核和内层轨道电子作用,分别产生了连续X线和特征X线。
高速电子和靶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会发生碰撞损失和辐射损失,最终高速电子的动能变为辐射能、电离能和热能。
三种能量的比例随入射电子能量的变化和靶物质性质的差别而不同。
以上就是博傲教育小编关于“X线产生”内容的整理,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医学考试在线放射医学技术频道!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