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基础知识(四)
61.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传播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且直(近水平位),因此,儿童患中耳炎较成人多。
62.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咽隐窝。
63.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位于气管后方,终于胃责门。食管前后扁平,长约25cm, 分为颈部(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部(胸骨颈静脉切迹至膈食管裂孔)、腹部(食管裂孔至胃贲门)
食管的生理性狭窄有三处:第一狭窄部为咽与食管交接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部位于气管分叉水平(距中切牙25cm);(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第三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记忆公式(15 25=40)
64.胃分4部分。靠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从贲门口下缘作一水平线,水平线以上为胃底。从胃底向下到胃小弯的角切迹部,称为胃体。胃体分为胃小弯(内侧缘)、胃大弯(外侧缘)、前壁和后壁。胃小弯的最低处,有一切迹称角切迹。从角切迹到幽门的部分是幽门部。
65.胃型分四型:牛角型胃(肥胖人)、钩型胃、长型胃(瘦长人)、瀑布型胃。
66.临床上胃窦一般是指幽门部,是溃疡、肿瘤的好发部位。
67.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空肠主要占据腹腔的左上部。回肠位于中腹部及右下腹,比空肠长。
68.十二脂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十二脂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
69.升结肠与横结肠移行处称结肠右曲(肝曲)。横结肠左端与降结肠的移行部称为结肠左曲(脾曲)。
70.直肠上端在第3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直肠中部阔大称为直肠壶腹,壶腹部有直肠横疑结构,肛管长3~4cm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内有直肠柱形成的纵皱疑。壶腹部有3个横行半月皱骧,称为直肠横骧。中间的直肠横疑最大而明显, 位置最恒定,位于直肠右侧,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的定位标志。
71.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神经、淋巴管、淋巴。
72.出入肝门的结构: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
73.出入肾门的结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一般平第1腰榷)。
74.生成与分泌胆汁的是肝脏;储存胆汁的是胆囊。
75.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
76.胆囊位于肝的胆囊窝内,胆囊底与腹前壁相贴,胆囊容量为40~60ml,呈长梨形,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无分泌功能。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胆囊分底、体、颈三部。胆囊底是胆囊的盲端,圆钝而略膨大,指向下前方,多露出于肝下缘,并与腹前壁的内面相接触。胆囊体与底无明显分界。胆囊体向后逐渐变细为胆囊颈,然后急转向后下方与胆囊管相续。
77.胆总管起自肝总管与胆囊管的汇合点,向下与胰管相会合。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口,此口部有Oddi括约肌。
78.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弓内,胰体和胰尾在腹正中线的左侧,胰尾邻接脾门。
79.腹膜内位器官是指器官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腹膜间位器官是指有三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等;腹膜外位器官是指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等。
80.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淋巴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回流入静脉。淋巴系统最重要的意义是回收蛋白质。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