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是学好妇产科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针对这部分的考题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后面学习生殖内分泌疾病有很大的帮助,那我们废话不多说,现在开始看看这部分内容有什么重要的考点吧。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从新生儿到老年,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按年龄划分为几个时期:
一、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二、幼年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称幼年期。在10岁以前,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女性特征开始出现。
三、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生理特点: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出现月经。
1.全身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渡。
2.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使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增加,内、外生殖器有明显变化(第一性征)。
3.第二性征: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部的皮下脂肪增多,显现女性特有的体态。
4.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卵巢功能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无一定规律,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
四、性成熟期(生育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逐渐成熟,持续约30年。在性成熟期,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
五、更年期
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突出的表现为经量减少,最后绝经。一般发生在45~52岁。此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
六、老年期
此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老化。由于衰老,性激素减少,易致代谢紊乱。
第二节 月经
一、月经生理
(一)月经的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二)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5岁之间。
(三)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从月经来潮第一天算起。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日。提前或延后5日左右属正常范围。
(四)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月经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
(五)月经血的特征:呈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子宫内膜有大量的纤溶酶,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裂解为流动的降解产物。
二、经期卫生
避免性生活及游泳,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 卵巢生理功能
排卵——卵巢生殖功能
分泌女性激素——内分泌功能
二、卵泡发育、黄体形成的周期改变
(一)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未发育的卵泡称原始卵泡。每一原始卵泡中含有一个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围绕。
1.新生儿卵巢内约有10万个以上的原始卵泡
2.在妇女一生中仅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卵泡自行退化(卵泡闭锁)。
成熟卵泡直径可达10~20mm。
(二)排卵
卵泡发育成熟,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时,表层细胞变薄,破裂,出现排卵。卵细胞的排出,不是驱逐过程,而是在大部分卵泡液流出之后,卵细胞才排出。
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三)黄体形成
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高峰,称成熟黄体,直径一般为1~2cm。
(四)黄体退化
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日黄体开始萎缩,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一般黄体寿命为12~16日,平均14日。
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卵巢合成和分泌:
(1)雌激素
(2)孕激素
(3)少量雄激素
2.肾上腺皮质:少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排卵前)
排卵前——卵泡内膜细胞——雌激素的主要来源。
排卵后——黄体细胞——孕激素与雌激素。
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产物。
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子宫内膜:
(一)功能层:又分为海绵层与致密层。
(二)基底层。
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随卵巢呈周期性变化。
1.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增生期。
2.在黄体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分泌期。
3.一个月经周期为28日,可分为3期。
(1)增生期
月经周期的第5-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修复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改变。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3期。 kao120.com
①增生期早期 ②增生期中期 ③增生期晚期
(2)分泌期
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①分泌期早期 ②分泌期中期 ③分泌期晚期
(3)月经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体内雌激素水平很低,无孕激素存在。
一、卵巢的发育、结构与功能
卵巢具有排卵与产生激素两种功能。青春期——垂体产生FSH的作用——卵巢内每个月有原始卵泡逐渐发育。生育年龄妇女一般每个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卵巢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卵泡成熟期、排卵期及黄体期。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
大量雌激素→下丘脑分泌FSH-RH(负反馈);同时雌激素→下丘脑分泌LH-RH(正反馈)。大量孕激素→LH-RH呈抑制作用(负反馈)。下丘脑→卵巢释放激素↓→垂体的促性腺激素(GTH)↓,黄体失去GTH的支持而萎缩,产生的两种卵巢激素↓。内膜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萎缩、坏死、出血、剥脱→月经来潮。
二、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前叶,脑垂体在其作用下,释放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激素(LH)。
三、垂体前叶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1.垂体分泌FSH与LH。
FSH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都有产生。
排卵前1~2日水平最高,形成高峰,刺激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孕激素与雌激素。
2.腺垂体分泌催乳激素(PRL),与刺激泌乳有关激素。
3、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两个高峰
A.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减少。
B.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第二高峰。峰值低于第一高峰,较平坦。
(2)孕激素: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恢复排卵前水平。
(3)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雌激素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拮抗作用:在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水潴留与排泄等。
(4)雄激素
卵巢分泌少量睾酮,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
能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
少女在青春期生长迅速,也有雄激素的影响。
19年来,我们只做医考培训,所以我们做到了医考培训合格率最高的神话!医学考试合格率低,怎么才能一考呢?技巧热线:400-6286615
你想知道一考的秘籍吗?加QQ群号,即可提前获取最新必考知识点,说不定有考试原题哦:
卫生资格考试QQ交流群:535258470
金题App免费下载,注册时填写邀请码:1750[海量试题][历年试题]等着你!
![]() |
![]() |
![]() |
博傲护理 | 博傲药师 | 博傲医师 |